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1日向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发出预警,要求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
家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被人远程遥控,“看不见的客人”通过内置的感应摄像头看着你……近日,韩国某品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被曝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以远程操控其在用户家中自由行动,窥探个人隐私。
快递单“变脸”了,网友晒出了来自多个不同企业的快递面单,新快递单让人耳目一新。以圆通快递的新面单为例,收件人姓名、手机号、地址等个人信息,一部分被模糊处理,或是直接以星号“*”代替,肉眼无法看清;而在京东快递的面单上,收货人手机号的中间4位数,则被笑脸“(^_^)”...
收到快递后,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你是否会习惯性地销毁快递单,却又经常遇到单子难撕、难剪等问题?“隐私面单”的推出或能省去这一麻烦。
当你在手机上下载一个个好玩又好用的APP时,总会被询问“是否同意服务条款”,此时,你是否会看都不看、想都不想就点“同意”按钮?日前,市民李先生就在点“同意”时留心了一下。然而这一看,竟生出许多疑问。
最近,数据泄露事件再次引起公众关注。瑞典遭遇史上最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印度电信运营商Jio一亿多用户信息“裸奔”。在英国新数据法案下,掌握大量数据和用户信息的谷歌、脸谱等公司已接到重罚警告。全球保卫数据隐私之战进一步升级。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17年第7号预警,高校新生录取报到之际,学校可以放假,资助工作不能放假。要求各校的学生资助部门当好新生“便民服务室”,做到普查新生、热线电话、安全提醒、尊重隐私“四个到位”。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联邦调查局(FBI,以下简称联调局)罕见地警告家长,允许孩子与连接网络的游戏互动,很可能产生潜在的儿童隐私与安全风险。联调局建议,如果可行,家长应通过配备的软件监控孩子使用联机游戏。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人一买来药,就将药品外包装丢掉,或者把药品掰出,装入便携药盒。其实,随意丢弃药品包装不仅可能为安全用药埋下隐患,还容易泄露个人健康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