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骨质疏松,许多人都会联想到补钙。那么,出现骨质疏松后,及时补钙能否有一些帮助?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石勇铨表示,补钙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治疗,是必须的。此外,还应注意三级预防。
在人的一生中,“两个头儿”和“一个中段期”最容易缺钙。“两个头”:一个是在新生儿期、婴幼儿期、青春期的孩子们因生长发育的需要,对钙的摄入需求较大;另一个是老年期,因钙流失明显增多,故需要在外源性补充更多的钙质。
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去年7月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常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钙补充剂,有增加中老年人罹患心脏病(心肌梗死)的风险,而通过饮食补钙则无需此顾虑。
科学补钙包括两方面,缺一不可。一是要提供身体所需的钙,二是要帮助身体吸收摄入的钙。人们往往只关注第一条,忽视了第二条。目前,我国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毫克。缺钙者除了多吃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外,可遵医嘱选择补钙产品。
钙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需要每天补充。食补是最佳方式,牛奶、豆制品等都是最天然、优质的钙源。如果不能保证每天钙的摄入量都“达标”,则需适当通过钙剂来额外补充。不同人群分别应该怎么补钙?都需要注意什么?这其中也大有学问。
夏天到了,进行户外活动的人增多,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有的人甚至还可能发生骨折。有人认为,人体骨骼主要是由钙组成的,骨折后多补点钙有助于恢复,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目前,全球约有2亿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的男性中,约20%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缺钙引起的,而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常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