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薛耀明介绍,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较复杂,属于多因素疾病,与遗传因素、孕期催乳素、糖皮质激素、孕激素及炎症因子等导致胰岛素抵抗有关。
在日前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举办的“女性与糖尿病”专题科普活动上,该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徐谷根指出,女性更容易与糖尿病发生关系,部分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甚至高达90%以上。
有10年糖尿病史的老王,几个月前体检时发现血糖控制得不错,于是放松了警惕,不但饮食没了控制,血糖也不监测了。在连续进食较为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持续性、向肩背部放射性的疼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到医院就诊后,经检查诊断为糖尿病伴急性胆囊炎,经过降糖、消炎等治疗...
目前,全球有超过1.99亿名女性糖尿病患者,2/5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处于生育年龄,1/7的分娩受到糖尿病的影响。那么,糖尿病对妊娠有什么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又该如何管理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生命质量显著下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要避免不良后果,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得重视DPN的筛查。
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所以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就需要做好和糖尿病打“持久战”的准备了。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院的学者发现,孕妇缺乏睡眠可能是引发妊娠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
近期,美国儿科学会主办的儿科杂志Pediatrics刊登了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对学龄儿童睡眠时长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较长的儿童体重相对较轻,体脂水平较低;孩子多睡一小时,空腹血糖水平下降0.24%,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2.9%,睡眠时长和胰岛素水平...
叶酸缺乏是造成孕妇流产、死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但是准妈妈过多地食用叶酸或可导致后代发生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
1. 抑郁症。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认为,糖尿病治疗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这一过程通常会带来孤独和绝望的感觉,即抑郁症的迹象。《社区心理健康》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指出,与健康同龄人相比,糖友的精神疾病负担更大。
英国拉夫堡大学运动、锻炼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研究者近日发现,仅仅暴饮暴食一天,血糖水平就会升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也会降低,进而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近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称,吃盐太多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发病几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哈佛大学研究员追踪十万名中年男女二十余年,详细记录他们的饮食、生活形态以及吃饭地点。近日发布研究结果,得出结论:越常在家吃饭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越低。一周在家吃晚餐五到七次的参考组,比一周在家吃两次晚餐的对照组,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大约降低15...
糖尿病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常见病,你可能听说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但你知道什么叫“脆性糖尿病”吗?它并不是糖尿病的一个新类型,而是指病情极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
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和亥姆霍茨中心近期完成一项调查显示,在体型偏瘦的人群中,近20%存在代谢问题,属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其死亡风险比代谢正常的人高出3倍,甚至比代谢正常的胖人还要高。这可能颠覆了我们过去“瘦人不容易得糖尿病”的认知。
有人根据喝粥后血糖的明显升高与进食同等热量的葡萄糖升高血糖的作用相似,提出“喝粥如同喝糖水”的观点,甚是形象。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营养师郑欣也认同,喝粥的确不利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
体育锻炼有助于糖友控制体重、改善血液循环、提升情绪和抵御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不过,糖友在增加运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安全。美国糖尿病学会近日总结了糖友增加运动量的11种安全方法。
近日,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医学中心的Taulant Muka博士等人研究发现,过早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更易患2型糖尿病。
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主任白文佩解释说:“女性一旦进入更年期就很容易出现糖代谢、脂代谢异常以及血压偏高等问题,而这些情况恰恰与2型糖尿病不谋而合。”
北京读者苏先生问:我父亲今年77岁,得2型糖尿病好多年了,平时一天打3次胰岛素。最近发现他有些健忘,有时会忘记打胰岛素。请问这种情况下需要补打吗,应怎样补救呢?
在我国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长期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水平依然不能达标,甚至在应用了胰岛素后,血糖水平还是不能得到控制。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和困惑。ORBIT研究的结果,让人们看到了我国2型糖尿病治疗上的不足,这些不足正是造成我国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糖尿病由于代谢紊乱易发生血脂异常,心血管并发症也更容易“找上门来”。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终极杀手”,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不应仅仅“降糖”,还要重视对心血管的保护。
很多糖尿病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刚患病时很恐慌,后来看身体没事儿,就不注意了,殊不知这正为并发症肆意扩张,留下了最大的隐患;还有的糖尿病人刚患病时,都以为治疗糖尿病就是降血糖,以为打胰岛素吃降糖药就没事儿了,可是血糖还是忽高忽低,控制不好,而且随后出现视力模糊、手...
“不吃,我要减肥!”节食是很多注重身材的美女们保持两位数体重的良方,现在越来越多的男士也注重起自己的身材了,健身、跑步,无所不用其极。其实,有时无需减到完美体重,对于体重90Kg以上的人来说,减重5%,就可以大大改善机体健康状况。归纳起来,减重有十大好处:
水肿不仅让你的外形“虚胖”,还可能是疾病的征兆。临床上,水肿引起的“虚胖”还是医生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看水肿的部位,就能发现一些疾病的蛛丝马迹。
多吃蔬菜有好处,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什么蔬菜都可以吃的,这4种蔬菜的升糖速度就很快,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黄荷凤领衔的课题组,新近在研究中发现,女性妊娠前患高雄激素症可能增加子代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该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细胞》出版社和《柳叶刀》杂志支持的《E生物医学》杂志上,为胚胎源性疾病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只要保持4项健康指标达标,就可预防近八成的2型糖尿病。为此,《生命时报》记者对研究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吕筠——进行了专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张琳解答:胰岛素属于多肽类物质,有致敏的可能。胰岛素过敏一般反应轻微,如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硬结或疼痛,偶尔也可引起全身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胰岛素过敏的原因包括胰岛素结构差异,制剂纯度较低、含有杂质,胰岛素辅...
近日,我国发布了首份糖尿病膳食指南(点击文末链接可查看官网),作为与膳食营养关系最为密切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的科学饮食控制广受关注!而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营养治疗”是最基本和重要的措施,糖尿病患者营养水平决定病情的发展。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着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