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穿过数不清的乡间小路,遇见千姿百态的村庄,在大城市里长大的青年女教师蒲娇,对中国农村的真切印象是从听村里老人讲故事开始的。
山东的三名蝴蝶发烧友,在明知所购买的蝴蝶属于相关国际公约保护物种的情况下,先后从马来西亚等国通过邮寄方式,走私两千余只蝴蝶(死体)用于出售牟取暴利。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赴江苏宜兴,成功将100株银缕梅引入昆明植物园,这是西南地区首次对银缕梅进行引种工作,昆明市民有望在今年年底见到这个濒危野生物种。
继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金沙江流域,发现被认为野外可能已灭绝近20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南梧桐以后,由丽江市林业局组织的科技人员近日在金沙江流域沿线林区开展历时20多天的云南梧桐摸底调查,发现在古城、玉龙、永胜、宁蒗等1区3县均有云...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有一种夏候鸟,它的名字叫“普通燕鸥”。“普通燕鸥”嘴细长,脚短,趾间有蹼,体型只有35厘米大小,繁殖期整个头顶呈黑色,胸部呈灰色,尾部有像燕子尾巴一样的深叉型。
记者7月31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研究团队在云南省金沙江流域重新发现了一度被认为在中国野外灭绝近20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南梧桐。
近日,一只大鸟被暴雨淋透,无家无归,幸好被云南省西畴县柏林乡马蹄寨村吴师傅发现,及时救助,并向森林公安机关报警。民警对大鸟仔细检查,未发现有外伤。经过测量称重,大鸟展翅1.3米,体重1公斤。经科普比对和向野生动物专家咨询,这只大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脚渔鸮。民警分...
3日,参加“中老珍稀濒危物种调查培训班”的中方科研人员,结束了在老挝丰沙里野外实践后顺利返回景洪,标志着首次“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珍稀濒危物种跨境同步调查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