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白化妆品的广泛使用,其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不可否认,某些美白成分在一定的浓度下可能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或过敏等不良影响,国家也已经对一些明确有安全风险的成分作了禁用(如氢醌等)或限用的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通告称,标示为北京科力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生产(代理)的10批次防晒类化妆品不合格,其中多款产品涉嫌假冒。
“7月1日起,外汇管制要加强了,单日往外汇款不能超过1万美元,转钱的要赶紧!”“7月1日之后,每天最多只能换等值5万元人民币的外汇。要换汇的要趁早。”这些一度在微博和微信上煞有介事的热门消息其实完全是谣言。
6月28日,记者从浙江省东阳市公安局获悉,经过3个多月持续努力,东阳市公安局破获一起跨境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案,涉案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